“一带一路”智能信息技术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顺利验收通过

发布者:李轶发布时间:2022-02-06浏览次数:140



  

  依托控制学科、共建单位、“111”引智基地以及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级科研平台,经过近三年的建设,联合培养基地探索“国际合作、校企共育、项目驱动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逐步形成“厚基础、重实践、促创新”的人才培养特色。具体实施中,基地根据合作公司各个研发岗位的职责和研发项目,结合研究生专业方向,设定相应的培养岗位,通过双向选择安排研究生到相关岗位开展课题研究,做到研究生专业与实践内容的有机统一结合,构建了分阶段、多层次、递进式、模块化、开放型的综合工程实践方式,丰富研究生的实践经验,提升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。研究生科研实践经历实践系统能力考核与成果答辩考核两个阶段,最终考核优良率达到90%以上。


   基地共培养研究生247人。入驻基地的研究生在学校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,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,包括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、发表55篇高水平学术论文(学生一作),其中SCI-Top刊7篇,SSCI收录论文2篇,ESI刊源-SCI检索43篇,EI检索3篇。基地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多项竞赛活动,取得了丰富的成绩,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,二等奖2项,国家三等奖2项,省级一等奖8项,省级二等奖11项,省级三等奖10项。研究生积极申请、参与科研项目,承担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7项,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(新苗人才计划)5项,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24项,校优秀论文培训项目13项,进入基地的研究生学习勤奋、工作扎实,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18人次、省级优秀毕业生5人次、校级优秀毕业生9人次、省级优秀毕业论文3篇、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1篇。基地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,深受各用人单位的欢迎。基地毕业生及准毕业生149人大多进入华为、海康威视、大华、小米、中兴、移动、联通等智能信息领域的一流企业工作。